

~Rachel in Cake Smash Session~
Rachel 妹妹剛學懂走路不久,喜歡站起來走走看。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滿眼事物都是新奇的,好玩的。所有東西都想去碰去試。而摸索的方法,亦是根據神經系統發育變化。當孩子頭部神經成熟之後,他們會常常的想要啃東西,通過嘴巴去探索這個世界;而手部神經成熟後,孩子可能會看見什麼抓什麼;當成熟到腳仔,他們會不停走路。透過這些肢體上的觸感,可以給孩子帶來最初的大腦工作模式,以及大腦對於訊息儲存,這是未來發展的基礎。但如果父母因為怕雙手會髒,跌倒會哭,所以整天抱著寶寶,讓他不亂爬、乖乖地在你的保護下。還以為心安理得,覺得一切都是為孩子好。事實上這些都是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孩子可能會經常發呆,不在自主觀察或者是探索事物,大腦也變得越發遲鈍,不主動奮鬥去實現上天給的自我。又或者,他們會在自己能動的時候,瘋狂的動,這種東沒有天然動的目的,或者說就是兒童多動症。此時他們玩什麼都會弄壞,並且立馬尋找下一個。處於這種情況的孩子無法靜下心來聽東西,無法專心聽課,不能聽別人把一件事情說完。而且如果通過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等東西讓孩子安靜,那麼在離開這些東西,他們的症狀會更


~Kayla in Newborn Session~
Kayla BB 影相的時候只有17日大,她已經好喜歡眼睛圓圓的看著大人說話,十分可愛。 初生寶寶的專注力,經研究發現,原來就只有短短的7秒鐘。他們的注意力是隨著視力的逐漸形成而產生,初初的1-2個月,寶寶漸漸能夠認識周圍人的臉,開始有了活躍的感光能力,喜歡看鮮艷且動感的東西。初生的寶寶對紅色異常敏感,媽媽可以給他看紅色的絨球,並慢慢抖動和移動紅球,引起他的注意。每7~10秒是一次小演習,每進行1~2次演習後,就要停下,讓寶寶勞累的眼睛得以休息。又或者,媽媽可以嘗試寶寶面對面輕聲對話,讓他注視你的臉,然後,慢慢移動頭的位置,設法吸引孩子的視線跟隨你的移動。大概5~7秒後,寶寶會自然地將目光從你的臉上移走。對於在子宮內蟄伏了9個半月的寶寶而言,媽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因爲他早已熟悉了媽媽的心跳、呼吸和氣味。所以,媽媽的一舉一動,甚至身體裏的每一個改變,其實都逃不過寶寶的感知。因此可以說,媽媽是訓練新生兒注意力的最佳人選, 比起別人,寶寶更愛看媽媽的臉,聽媽媽的聲音。快來試試吧! 一般來說,寶寶在吃飽後1小時左右會有10-20分鐘的清醒時間,這時就是訓


~Jayvis in Natural Session~
相信每個孩子,小時候總有一個「秘密小伙伴」,可能是一個洋娃娃,可能是一張被子,可能是一輛小汽車⋯⋯遇上這些拿著「朋友仔」的,總愛以此打開話題。「佢(玩具)叫什麼名字呀?」答案無論是俗套的"BB",還是逗趣的"碌碌",每每都會被他們的童言童語電到,心頭立即溶化了。再問他們,「睡覺會否把口流在它身上呀?」「會不小心一腳把它踢下床嗎?」他們甜甜的笑容,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英國心理學家 Donald Woods Winnicott 把這些安撫娃娃,安撫巾,稱之為「過渡性客體」,像是Snoopy 花生漫畫中,與Linus 寶寶形影不離的藍色毛毯一樣,無論孩子去哪裡,都一定帶它去。在兒童邁向獨立的過程中,可以透過這些安撫娃娃替代母親的作用,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減少寶寶的焦慮,緊張,孤單感,增加安全感及喚起美好記憶,就讓孩子擁著「小寶貝」入睡吧!


~Gianna in Cake Smash Session~
Gianna好精伶可愛㗎!動作多多,興趣多多,喜歡彈彈琴啦,食蛋糕啦,玩玩具,扮靚靚啦 ⋯⋯ 暑假開始了,究竟要怎樣安排好呢?假若天天待在家中看電視,睡午睡就未免太浪費時間吧。又或者,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把日程排得比上學的日子更忙嗎? 最理想的,當然是父母親自陪伴,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學習,儘管是留在家中,還是可以齊齊動手用家居小物製作玩具,以下是幾個網站介紹給大家。 《Made by Joel》 http://goo.gl/jL0F1O 《Playful Learning》 http://goo.gl/d0ST5c 《We are Scout》 http://goo.gl/es6CKA 另外,不妨可以帶小朋友到海灘,到郊外,體驗一下大自然的樂趣。新興的露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例如西貢大灘營和扶輪公園營地。試試放下手機電話,平板電腦,聽聽葉聲蟬鳴聲,過一個「不插電」的晚上,全家人一起去築建帳幕,去燒烤煮晚餐,在幕下談談天,看看星,相信這回憶一定會很難忘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