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otte in New Born @Home Session~
即使在家裡的環境能讓寶寶更舒服,更安心地進行拍攝,初生嬰兒哭泣的頻率也會非常高,很多時候3個小時的拍攝時段里,好多時間都是用來安撫寶寶的情緒。 寶寶會用哭來表現出他的不舒服或疲倦,記住!寶寶的哭泣僅代表他在表現他的情緒及需求。他只是想告訴你「我需要你的幫助,因為我太小了所以我沒辦法幫我自己做」。對新手爸媽而言,難以了解各種哭聲代表的意義,特別是在剛出生6~8周內這種感覺特別強烈。但只要幾周的時間,你便能很快地能分辨什麼是飢餓的哭、什麼是無聊的哭、什麼是太累的哭、什麼是生病的哭。如果你也傾聽寶寶的肢體語言你就會很了解這些差異。 寶寶有一項很重要的情緒技能──自我安慰,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如何回應寶寶的哭泣。研究指出父母完全了解孩子的各種哭聲且適當地回應,寶寶將較順利地轉換到「不哭的溝通」,這通常發生在12~18周。屆時多數的寶寶皆能安定下來且不會整天都在哭泣,他們也能更加被了解及安撫。


~Jonathan in Natural Session~
Jonathan BB 已經2歲大,有別於一般“叛逆”的2歲男孩,剛來到攝影室時,他十分含羞又文靜!但他並不害怕與人相處,更願意和助手姐姐和攝影師玩!令拍攝效果特別的好!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2,3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苦惱困惑!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他們開始感受并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探索更多這個世界,會更膽小更依賴家人。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角色十分重要,需要給予跟多的耐心與教導,讓寶寶更健康的成長! 如果我們放下自己的情緒,以感性的心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會發現孩子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問題,而所有的現象不過是孩子發展階段中的一個過渡時期,只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情緒的原因,就能快樂的與孩子一起面對,並幫助孩子擁有良好人格。


~Kimi in Cake Smash Session~
1 歲的 Kimi BB 真的很可愛,圓圓的小臉加上活潑的個性,真是人見人愛!聽 Kimi 媽媽說是 Kimi BB 自己選擇的糖果雨場景。這個場景裡面每一顆小糖果,都是 Andrea 團隊全手工製作的。雖然手工製作耗時,又需要大量的人手,Andrea 還是堅信手作的力量,堅持設計獨特又適合小朋友拍攝的漂亮場景!


~New Born Baby Story~
初生寶寶的身體非常柔軟,剛出世幾天的寶寶甚至連小腦袋也軟軟的。因為頭部是寶寶全身長得最大的部分,當媽媽分娩時,囟門能讓寶寶的腦袋暫時“縮小”,寶寶的頭部可以改變形狀從而順利通過狹窄的產道。 其實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後,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存在著縫隙,並且,在寶寶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它們分別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長在寶寶頭後部的後囟門呈較小的三角形,長在寶寶頭頂及前部的前囟門比後囟門更大更明顯,呈鑽石形。出生時寶寶的頭骨比較軟,而且是靠軟組織連接的。 這無疑非常考驗出生攝影師的耐心和細心程度。要為這樣小小的又需要呵護的小寶寶擺弄動作拍照其實一點也不容易。那麼小的寶寶幾乎沒有什麼力氣,全靠攝影師和助手姐姐托著寶寶的頭仔手仔,才能拍攝出一幕幕動人的畫面! 但是,我們認為,正正因為相片得來不易,我們做得事情才更加值得!看著那一個個大大的頭部、小小的身軀,連指頭都好精緻可愛,真的很開心呢!